查看原文
其他

如何从0到1组建律师团队?律师创业思路全剖析

蔡璇 新则 2022-03-30
# 新则派 # 

随着律师执业经验的增长,很多律师开始思考自己组建团队进行发展。那么,如何从0到1组建一个律师团队?如何制定适合自己团队的目标、战略、工作方法和团队文化?
 
本文整理自蔡璇律师在新则派活动上的演讲,她将从宏观、中观、微观三个角度,谈谈青年律师搭建律师团队的具体思路与方法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。
 
演讲 | 蔡璇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
来源 | 新则派系列线上直播
 
- 1 -
创业,就是应对人生的挑战
 
2020年4月1日,瀛和公司治理团队正式组建;到2020年底,我们的团队从2人发展成为紧密共事的4人的规模,期间新增企业客户15家,自然人客户5人,实现了团队人均创收超过百万。
 
 
刚刚创业时,我们面临几个困境:
 
第一是身份困境。组建团队时我刚刚生完孩子不久,在家经历了两年非全日制的工作状态,而这个职场裂缝需要由我自己来弥补。
 
第二是年龄困境。传统律师团队的构成通常是一个金字塔结构——顶端是执业十几年的合伙人,下面是几个青年律师,最下面是实习律师或律师助理。而我们团队律师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,身为青年律师,我们需要对抗客户脑海中的刻板印象——律师越资深越值钱。因此,如何提高客户向「少壮派」律师付费的意愿度,是我们面临的真实情况。
 
第三是客户困境,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——我们的客户在哪里?很多想独立的年轻律师都这样的困境,就是没有属于自己的客户。
 
那么,我们是如何做到在疫情期间从0到1组建团队,9个月人均创收突破百万?接下来我就从宏观、中观、微观三个角度与各位分享,我们的具体做法。
 
- 2 -
创业思路剖析与任务拆解
 
1. 设定方向
 
巴菲特曾引用过一位冰球运动员的名言:“要向着冰球运动的方向滑,而不是它现在的位置。” 所以我们在确定方向时,应该自己——我们要去向哪里?要留在哪里?要成为什么?
 
我们要去向哪里?
 
 
「专业律师」、「专业化律师」和「专业的律师」,这三个词有何差别?「专业律师」、「专业化律师」是你的职业规划;而「专业的律师」是你的职业理想。
 
今天我想与大家重点分享的是后两组词。我的理解非常简单,「专业的律师」意味着你要有自己的硬核服务能力,而「专业化律师」意味着你要有自己的方向。特别是在「专业化」已经成为律师行业大趋势的今天,选定一个标签感强烈的方向,对于团队来说至关重要。那么,我们是如何框选出「公司治理」这个业务方向的?
 
① 排除法
 
先用「排除法」确定哪些领域是自己不能做的,把那些做不了、没做过、不感兴趣的答案统统排除。经过这样的思考之后,我们确定团队的业务方向应该是偏公司法、合同法以及商事领域的,我们的客户应该是偏企业类型的。
 
② 市场验证法
 
接下来,我们再通过正面的「市场验证法」确定哪些业务是我们可以做的,即公司治理业务的可行性。
 
首先,对于尚未形成自己风格和稳定客户的初创团队,定位不应当过“窄”。当然,也有律师根据自己的行业积累、个人特色、资源特色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特定的方向。比如瀛和就有专门做物业法律服务、移民法律服务的律师,这些领域特色鲜明,鲜少有律师涉猎,团队竞争力显著。这也是我们在下个阶段需要进一步去思考的问题。
 
其次,公司治理业务具有「非诉多样性」。去年我们除了提供常法服务以外,还为企业提供合伙人之间的股权架构设计、员工的股权激励、股权投融资业务等法律服务,这些与公司治理紧密相关的非诉服务。
 
再次,公司治理业务具有「诉讼连环性」。在实践中,当公司各方利益相互制约、陷入僵局或者发生控制权之争的时候,非常容易引发连环诉讼。此时,你需要为客户提供一个综合解决方案,其中既包括非诉调解方案,也包含诉讼方案。
 
由此可以看到,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我们律师的介入和参与。
 
 
最后,谈谈公司治理业务的市场空间。过去大家普遍认为,只有上市公司才需要公司治理。实际上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不断深化,非上市公司的法律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;另一方面,在我国不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的政策支持下,二三线城市的公司治理业务的需求正快速增长。我国拥有数千万家非上市公司,这意味着公司治理业务还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亟待我们开发。
 
我们要留在哪里?
 
我们选择在什么样的土壤中成长,即我们是如何借力瀛和平台发展的?
 
对于这个问题,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向来思考——瀛和没有什么?瀛和有什么?
 
① 瀛和没有什么
 
特劳特在「定位理论」中提出一个关键问题,就是定位要学会做填空题。这并不是要求我们从0到1,开拓一个全新的法律服务品类,而是需要我们在能触及的范围之内,确认哪些领域还是业务空白。截止2020年4月,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的公司治理业务还尚无他人,所以我们必须把这个空先填上。
 
② 瀛和有什么
 
瀛和在全国拥有200家成员所,在全球有500个办公室,不仅有门面还接地气。同时,瀛和拥有专业的运营团队,为年轻律师的发展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和快速成长的空间。这些优势对于年轻律师来说尤为重要。
 
我要成为什么?
 
别人为什么要认可你,你和其他律师的区别在哪里?经过思考,我们为团队提出了几个人设——专业度、执行力和兼容性。
 
对于年轻律师来说,缺乏资历、没有资源,就只能去拼专业。但其实专业是一个慢变量,它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日积月累。执行力其实很好理解,在此就不赘述了。那么,兼容性是什么意思呢?我觉得这是小团队求生存的一个重要方法,如果你没有兼容性,你如何与不同风格、不同做派、不同观点的律师和客户进行合作与磨合。而执行力与兼容性,能够立竿见影地帮助你找补专业度这个慢变量。
 
2. 树立目标:我们如何拆解500万的年度创收目标?
 
2021年,我们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创收500万元,当然数字的多少并不重要,我们只需要在适合的阶段找到与自己最适配的结果就行了,重要的不是结果,而是过程。
 
分析过去一年的创收情况,我们发现,团队在诉讼业务和非诉业务上的创收占比差不多,今年我们准备延续这个比例。
 
 
在诉讼业务方面:
 
策略:打造经典案例,提升风险代理收益
模式:以股权投融资业务为核心的发散式业务
任务:诉讼业务客单价10-20万,预估需签约12单业务,平均每月一单
 
在非诉业务方面:
 
策略:打造年度经典专项业务,树立行业影响力
模式:以股权投融资专项为核心做产品研发,提升服务专业度和效率
任务:带动业务原有客户深度开发,包含续约及引导客户新签约,拟占比30%,新开拓客户占比70%,客户单价10-20万,拟签约12家,平均每个月一单
 
很多律师其实对风险代理存在误解,认为执行以后再收取律师费风险高、时间长。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,我发现纠纷解决的路径多种多样,客户其实比你更想解决这个问题,大部分案件往往在处理过程当中就和解了,所以敢于选择风险代理,反而会为你带来更高的收益。
 
3. 获客抓手:我们如何理解律所内外两块市场?
 
 
去年我们团队通过内部合作带来的业务大概占团队业务总量的50%,这个数据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。
 
 
据了解,大部分团队内部合作的业务占比大概在20%~30%之间。50%既说明了我们在创业初期确实缺少自己的客户,但在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团队存在一定的优势,才使得别人愿意与我们如此频繁地合作。
 
 
在外部市场方面,客户和渠道把业务介绍给你存在两种情况:一是知道你是律师就会把业务介绍给你,这种情况下的渠道主要是你的亲朋好友;二是即使知道你是律师,也不一定会把业务介绍给你。所以,解决后者更重要。我们要让那些知道你是律师,也不一定把业务介绍给你的人,最后真的为你做推荐。
 
- 3 -
青年律师团队如何健康发展
 
律师团队想要健康发展,要注重这5个维度:专业技能、服务提升、品牌宣传、产品研发和团队文化。
 
1.专业技能
 
在专业技能方面,我们提供提倡两种修炼,专业输入和专业输出。
 
专业输入:由于公司治理业务本身不是一门单独的部门法学,而是一个跨学科的概念,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从各个层面进行学习,积极参加培训。
 
 
专业输出:对于在执业过程中形成的知识积累,我们最好都能总结输出,比如公众号、讲座、出书,等等。但对于小规模的团队来说,过多的专业输出可能会形成一定的负累,所以你需要思考清楚,团队的战略资源到底要花费在哪些层面上,要有所取舍。
 
 
2. 服务提升
 
专业服务的提升有三个维度——客户效益的降本增效;关系管理与客户情绪;工具赋能的介质。
 
我想重点谈一下客户效益的降本增效。过去作为独立律师,我习惯和客户一对一交流,谈完就开始干,不会准备专门的报价和方案。但其实客户需要一套可视化产品,特别是企业,客户回去之后还需要跟他的上级领导或合伙人解释,所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可视化产品的理由。
 
但是我觉得在这方面律师可能不太擅长进行转化,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和类似新则这样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进行合作。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律师团队开始引入专业的市场营销团队,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。
 
3. 品牌宣传
 
用品牌宣传引导客户和同行的专业评价。罗振宇有一句话很打动我:当一件事情可做可不做的时候,我选择「做」;当一句话可说可不说的时候,我选择「不说」。所以如果有机会通过运营公众号或者线下活动进行品牌宣传,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抓住它。
 
4. 产品研发
 
 
这是我们的产品手册,目前迭代了两个版本。但是要孵化产品光有手册是不够的,它只是一个纲领性的东西,你需要有更加充实的内容,所以我们目前准备在2021年再孵化100个法律服务产品。
 
5. 团队文化
 
作为青年律师,我们希望团队在工作中没有职场的权威,也没有观点的权威,大家都是平等的。所以,我们的团队文化就是平等、开放、创新
 
最后
 
2020年我读的第一本书是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写的《价值》。张磊在书中说,我是一个创业者,恰好是个投资人。我觉得这句话很酷,也很契合我现在的心态:既然我们选择做法律人,选择要靠专业来拾起自己的自尊和自信,那么管它山高水长,干就是了。所以我也这句话送给每一个正在创业的律师——我是个创业者,恰好是一个律师。
 
- End -

 ↓ 点击关注新则,获取更多精彩内容 ↓





# 新则 · 团队共创计划 #

扫描下方二维码
联系新则合伙人宋亨了解更多信息
↓↓↓



# 推荐阅读 #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